招生就业

当前位置:首页->招生就业->就业指导 返回上一页

浙江金华:金东区搭建“三链”夯实自贸区人才基石

来源: 浏览量:139 发布时间:2020-12-14

今年以来,金华市金东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“抢抓引才窗口期,打造高能级人才蓄水池”重要指示精神,牢牢抓住自贸区、金义新区、金东区“三区协同发展”重大历史机遇,加快实施“创新强区”首位战略,搭建串联人才“流入集聚链”“产业资源链”和“服务生态链”,全力推动自贸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

一、抢前一步搭建“人才流入链”,打造自贸区人才集聚“蓄水池”。牢牢把握自贸区建设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”的实质要义,积极推进“引进毕业生”向“对接实习生”转变,下好“抢人大战”先手棋。一是制定专项计划。出台“百校百团百基地”实习计划,利用3年时间对接全国百所高校职校、对接百个大学生实习团队、建立百个区级大学生实习基地,旨在发挥金华籍在外人才多的优势,不断提高在金大学生留金率、提高金东籍在外大学生回金率,引流更多自贸专业人才。二是升级专项政策。更新大学生实习津贴制度,由原来仅面向“双一流”高校硕士生,扩面到所有在金东实习的本科以上在读生,对浙师大在校生、金职院专科生提档享受。在津贴额度上每月最高2000元、最低1000元。全年发放实习补贴67.3万元。三是开发实习专岗。开发“实习专岗”“实习临岗”,以政务实习生、管理实习生、技术实习生、技能实习生等岗位为主,升级“金东人才”智服务平台,定期采集和发布岗位信息,常年吸引高校职校管理、技术、技能实习生,全年发布各类实习岗位937个。四是推动“四方”发力。政府、企业、平台、人力资源机构四方共同发力。在政府层面,借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与金东区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模式,与西安交通大学等5家“双一流”高校达成共建意向。在企业层面,培育和推进区内高层次人才企业、重点规上企业与各类高校职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平台,认定大学生实习基地37家。在平台层面,对实习工作程序规范、合作稳定、成效明显的重点园区、重大项目、重大平台纳入统管。如将菜鸟电商园开展的“梦想实习生计划”纳入区级实习计划,引导各类平台发挥作用。在人力资源机构层面,筛选和培育专门从事实习对接服务的人力资源公司推动计划实施。今年以来通过购买服务,赴景德镇、襄阳市等地职业学院、技师学院开展专项对接11场次,引流实习生300余人。


二、谋深谋实搭建“产业资源链”,织密自贸区人力资源“协同网”。紧紧围绕“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”指示精神,坚持问题导向、发挥后发优势,争取资源、外引内育,积极营造自贸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氛围。一是共建产业园,补齐平台短板。针对市区没有人力资源产业园的不足,把在市区共建园区作为区委区政府“三重”工作,在浙中(金东)城谋划和建成1.5万方立足金东、服务金华、辐射浙中的“浙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”。采取“政府主导、多方联动、市场化运营”模式运作,出台“三奖六补”建园政策,已签约入驻浙江外服、外企德科、社宝科技等11家优质人力资源机构。二是共建“五中心一基地”,推动资源集聚。瞄准产业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,布局人力资源管理中心、企业赋能发展中心、在金大学生实习集散中心、高技能人才培训提升中心、新业态人才就业服务中心、金华-中西部劳务协作基地6大功能。与省、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;与金职院、交通技师学院合作推出“技能人才回炉班”;用好全市“十县连廿县”成果,推动劳务协作站进园区,与湖北襄阳、贵州安顺等地建立基地4家。三是培育市场主体,发挥行业作用。针对自贸试验区生产性、生活性新业态集聚发展现状,加快劳务派遣、培训学校等人力资源公司审批,新培育市场主体30余家,较往年存量翻两番。成立区级人力资源服务协会,吸纳重点培育人力资源公司和代表性制造类企业、物流类企业、信息技术企业会员40余家。“双十一”期间,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1万余人次。四是发挥全链作用,合力举办活动。建立“1主导+1联动+X协作”工作模式,“1主导”即人才职能部门主导,“1联动”即产业园区联动,“X协作”即行业协会、人力资源机构多家协作,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切实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。今年以来,合力举办“‘星耀金义·自贸起航’创业创新大赛”“金义新区首届金牌HR大赛”等活动15场次,充分发挥了产业协同作用。


三、提升能级搭建“服务生态链”,涵养自贸区人才项目“活力源”。以浙中人才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抓手,努力实现引进人才、保障人才、赋能人才、引领人才全周期服务,持续涵养自贸区人才生态。一是高质量建设人才平台,让人才引得进。综合体以浙中(金东)创新城、浙大网新孵化园、龙芯智慧产业园等高端人才平台为主载体,以高能级平台广聚天下英才。落地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或团队共计突破100个,其中龙芯产业园入驻项目总投资达140亿元。二是全周期打造人才“天猫旗舰店”,让人才落得快。梳理涉及人才行政审批事项87项,开发20项综合体特有服务事项,通过引进第三方运营机构,让人才落地迅速及时。目前已提供各类人才服务92人次,人才落地平均时长由半个月缩短至3天。三是市场化推进“产学研”合作,让人才用得好。与深圳大学、西安交大等15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,推进“揭榜挂帅”引才新模式,面向全球发布15项技术难题“英雄帖”,总榜额达5000万元,已促成解决5个难题。同时,举办科技创新论坛、成果转化推介会等活动6场,走访科技型企业210余家,为自贸区人才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32项。四是专班化“保姆式”服务,让人才留得住。建立人才服务、“三师”助企服务、金融服务等专班,负责“阳光雨露”,人才只管“茁壮成长”。统筹区委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源,为入驻人才解决项目申报、子女教育等问题145件,为人才解决法律难题28个,引进金华银行等提供专项“人才贷”,解决高层次人才企业资金需求3200万元。



责任编辑:zhaoyang